川渝兩省市人大常委會今年將聯動開展監督,同步聽取和審議政府關于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設情況的報告。10月18日至21日,四川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包惠、重慶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沈金強率隊聯合調研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設情況,為兩省市人大常委會聽取和審議政府工作報告作準備。
聯合調研組先后赴重慶市九龍坡區、大足區以及四川省資陽市、成都市、德陽市,實地調研了重慶建川博物館、大足石刻,以及安岳石刻、建川博物館聚落和三星堆遺址。通過聯合聽取政府及其相關部門的匯報、實地調研等方式,調研組深入了解兩省市在開展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設中取得的成效、存在的問題,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設問診把脈。

包惠在調研中指出,建設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是國家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重大部署,無論從黨和國家戰略全局的高度,還是從川渝兩地發展的現實情況來看,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巴蜀文化底蘊厚,資源稟賦優,合作淵源深,同時,也存在文化旅游品質有待提升,內涵有待挖掘,布局有待優化,體制有待健全等短板和不足。下一步,兩地政府及相關部門要提高政治站位,切實把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設擺在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的高度,緊緊圍繞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緊密結合川渝文化旅游發展實際,強化“一盤棋”思想,貫徹“一體化”理念,重點從規劃引領產業協同發展、統籌兩地區域產業布局和要素資源配置、深化打造文化旅游品牌、培育新型文化旅游消費市場等方面,加快文化旅游的融合發展,形成統籌有力、競爭有序、共建共享共贏的協調發展局面,將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成世界級文旅品牌,用“巴蜀文化”助推中國經濟“第四極”高質量發展。

沈金強在強調中指出,川渝兩省市推動文化旅游資源優勢真正轉化為發展優勢,對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助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具有重要意義。要堅持規劃引領,按照國家相關規劃制定、完善實施方案。要確保設施先行,盡快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為成渝地區高質量發展提供“硬支撐”。要深化文旅融合,不斷豐富文化內涵,提升旅游品位。要打造特色品牌,整合巴蜀文化旅游資源,避免文旅項目產品供給同質化。要筑牢共贏之基,雙方要主動融入、通力協作,打破壁壘成規、疏通斷點堵點,讓兩地真正實現優勢互補、互利共贏。

四川省人大教科文衛委主任委員王學定、重慶市人大教科文衛委主任委員皮曉青,省人大代表、瀘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馬宗慧,達州市渠縣人大常委會有關負責同志等參加調研。